环球钢琴网首页 > 新闻 > 第三届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琴城十年筑梦 梦想照进现实

第三届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琴城十年筑梦 梦想照进现实

  
 

    11天的紧张激烈,11天的公平公正,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近日圆满落幕。比赛期间13位德高望重的国际大师级评委、10多位国内外音乐界的重量级嘉宾和28位琴艺精湛的青年才俊汇聚深圳,以一场精彩绝伦的“协奏曲狂欢”,向世界展示了深圳的文化气度。

 

  这项经文化部批准,由深圳市政府主办的高级别、高规格的国际钢琴赛事,是我国由国家正式批准的第三个最高级别的国际钢琴赛事。第三届比赛举办完成后,它将获得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理事会成员单位“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合会(WFIMC)”的敲门砖,标志着十年前提出“钢琴之城”文化战略的深圳,在十周年的节点上,又为自己的梦想之声奏出了一曲激昂的乐章。

 

  每年16万琴童汇入琴城咏叹调

 

  6月16日至27日,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在深圳音乐厅举行,全程共有12场比赛免费对市民开放。比赛第一天,就让比赛评委、韩国指挥家、钢琴教授李戴武大为出乎意料:早上九点多音乐厅的演奏大厅就坐得满满当当,李教授说:“这是非周末的早上,居然还有这么多观众,深圳观众对钢琴的关注让我太意外了。”深圳音乐厅艺术总监徐霞告诉记者,比赛每场达到了800张的检票率,其有效上座率甚至超过了许多音乐会。

 

  另一位评委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米哈伊尔·沃斯克列辛斯感慨自己看到的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沃斯克列辛斯曾经在九年前来到深圳,那时深圳刚刚起步开始“钢琴之城”的文化建设,“深圳是一个拥有如此强大建设能力的城市,深圳观众们的素质已经高于其他中国的城市”。李戴武和沃斯克列辛斯眼里看到的深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钢琴之城”战略潜移默化、一步步踏实走过来的十年。

 

  2004年,建设钢琴之城被高瞻远瞩地正式列为深圳文化立市的重要目标之一。《深圳市建设钢琴之城规划方案》提出,在2010年之前,深圳将搭建起钢琴之城的基础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钢琴之城,那时的深圳将是一座以钢琴艺术为优秀品牌、钢琴文化为鲜明特色的国际知名城市。十年过去了,“钢琴之城”的梦想进入了许许多多普通深圳人的家庭,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汇入钢琴之城的“咏叹调”。

 

  据市文体旅游局披露,到2012年年底为止,深圳拥有钢琴量为28.5万台,其中家庭钢琴拥有量为27万台,占全市常住家庭户数的近8%,家庭钢琴普及率位居全国前列。与2003年深圳钢琴拥有量10万台相比,九年来全市钢琴拥有量增长迅猛,增幅达到了185%,其中家庭钢琴拥有量与2003年9.5万台相比,增幅达到284%。钢琴家庭拥有量的增长带来了连锁反应:据市文体旅游局统计,专业钢琴艺术培训机构达到300多家,参加钢琴艺术培训的琴童在2012年已经超过16万人次。2003年到2012年钢琴业余考级人数呈现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最近四年每年参加国家钢琴考级的琴童已经达到1.1万人。同时,深圳市近年来每年的钢琴销量保持在5000台以上……而这些数字每年都在增加。

 

  不论热爱钢琴的人数如何增加,他们在深圳都不会寂寞。每个周末,深圳音乐厅、保利剧院、深圳大剧院等国内一流的演艺场所都会飘出悠扬琴韵。深圳音乐厅每年的音乐季举办数十场演出,其中三分之一的演出是与钢琴有关。深圳交响乐团也在坚持举行跨度为整年的音乐季。还有“美丽星期天”、“音乐下午茶”等完全对市民免费开放的公益音乐活动,几乎全年无休地在持续不断地滋养着这个城市的钢琴爱好者。在深圳,你听到的琴声来自剧场、学校、琴行、酒店,也从市民家庭的窗口飘出,钢琴正在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全民艺术”。

 

  “后李云迪时代”传奇在延续

 

  深圳的“钢琴之城”梦想,要从1995年深圳艺校引进了但昭义教授,他带着陈萨和李云迪从四川南下深圳说起。2000年10月,年仅18岁的李云迪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这是空缺了15年的第一名,也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这一荣誉,成为深圳音乐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也从此开始,深圳钢琴学琴人数猛增,深圳这座年轻城市和它的千万琴童一起,拥有了一个“钢琴之城”的梦想。

 

  十四年过去,在但昭义教授的引领下,深圳艺校逐渐形成了以他为带头人的钢琴艺术教育品牌,深圳迎来了“后李云迪时代”,出现了一批延续传奇的少年。左章、张昊辰、何其真、薛啸秋、潘林子、古静丹、徐起、杜天齐等新的一批获得国际奖项的青少年钢琴家陆续为深圳赢得了更多的荣誉。仅但昭义的学生就有21人在国际钢琴赛事中获得58项奖,51次获得前三名,其中21次赢得第一名。深圳市艺术学校学生自2004年到2011年底在国际级钢琴比赛中,共获得各种奖项129人次。这些成绩实现了中国艺术教育的重大突破,也被视为成功的“但昭义模式”。

 

  以“但家军”为代表的杰出青少年钢琴家为深圳担起了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自2003年开始的十一年间,“深圳文化周活动”先后开展了德国行、法国行、北非行、澳大利亚行、美国行、波兰行,这其中但昭义学生张昊辰、古静丹、潘林子、朴星吉、徐起等少年钢琴家的身影尤为醒目。在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深圳钢琴少年:“他们所展现出的技巧和控制,即便不夸张地说,也让人瞠目结舌!”在波兰,当时年仅18岁的张昊辰让当地观众惊叹:“深圳钢琴艺术真是名不虚传!”走出国门的同时,深圳的钢琴少年还从2006年展开“深圳少年钢琴家全国巡演”,曾经在四个月之内在全国十五个城市举行了20场音乐会,每到一处,深圳少年钢琴家们无不掀起一股强劲的“钢琴旋风”,他们以娴熟的技艺和充满激情的演绎,传递着深圳“钢琴之城”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深圳青少年钢琴家还通过一系列关爱、赈灾义演,充分彰显了这些艺术家的无限爱心和高度社会责任。2005年7月9日,在市少年宫为广东省遭受洪灾举行赈灾义演; 2006年6月16—18日,赴贵阳为农民工子女教育基金做捐赠义演;2008年2月,全国遭受严重雪灾,参加由共青团深圳市委等部门在保利剧场举办的“青春暖流重建家园”深圳青年赈灾义演,27日李云迪专场,28日少年钢琴家古静丹、潘林子、朴星吉、徐起专场,共捐赠500余万元;2008年6月18日,由深圳商报与但昭义联合发起的“生命的咏叹—为汶川地震赈灾义演”在深圳大剧院演出;2010年1月22日,薛啸秋、古静丹、潘林子、杜天齐四位青少年钢琴家在重庆南岸艺术中心参加了“故乡情感恩心—新年音乐会”义演暨捐赠仪式……这些活动为“钢琴之城”奏响了别样温暖的乐章。

 

  深圳不仅仅有深圳艺校和“但家军”,民间同样卧虎藏龙,周广仁、刘诗昆、郎朗等著名钢琴家都在深圳开设钢琴培训基地。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说:“虽然深圳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很短,但已经后来居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里的钢琴教育相当普及,除了李云迪、张昊辰这样的尖子之外,每个层次都有出类拔萃的钢琴选手。”

 

  以系列化赛事赢得国际坐标

 

  深圳不仅以自己的人才去赢得国外的声誉,也开始以办比赛去在国际间赢得自己的坐标。2006年开始,深圳创设了国家级、国际性的钢琴艺术重大赛事—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三届比赛的成功举办,迅速形成了该项比赛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赢得了世界著名钢琴家的高度赞誉。曾在世界各地观摩考察并研究分析了300多个国际钢琴比赛的音乐评论家阿林克说,“我坚信,该项赛事必将迅速取得很高的声誉,同时也将被全世界的音乐家所熟知和尊敬。”

 

  除了钢琴协奏曲比赛,深圳还分别于2006年创办了中国(深圳)双钢琴四手联弹表演赛、2011年创办了“深圳钢琴公开赛”。从专业赛事到表演赛事,这侧重不同、覆盖面广的“系列化”赛事在发掘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钢琴人才,以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为例,几乎每年都有十多个国家的选手参赛,深圳在储备了自己的钢琴人才同时,也开始渐渐成为全世界优秀钢琴家渴望展示的平台。

 

  刚刚在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获得“决赛入围奖”和“中国钢琴协奏曲《黄河》优秀演奏奖”两个奖项的青年钢琴家朱昊,曾在第五届安东-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赛拿了第一名,坦承是被吸引来到深圳的,“深圳的协奏曲比赛为选手提供的签约机会,比其他比赛提供奖金而言对选手更具吸引力”。朱昊给比赛的专业度和人性化都打了五星,“不论赛制还是志愿者家庭的安排,都堪称完美。”

 

  一个公认的世界一流大赛的权威性必须具有以下条件:难度大、水准高、规格严;评委权威、评判公正;参与广泛,有国际性;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获奖者今后成为世界舞台上立得住的著名钢琴家的成功率高。目前,中国钢琴界公认全球最具影响和专业含量的世界四大国际钢琴比赛是:波兰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俄罗斯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和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

 

  在这四大国际一流赛事中,均有来自深圳的青少年钢琴家获得世界为之骄傲的大奖。但与这国际四大赛事相比,目前已经举办了三届的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对照上述世界一流大赛所具备的条件,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获奖冠军还没有形成与著名音乐公司签约以及世界巡回演出的机制。对比张昊辰获得第十三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2万美元的奖金,并与著名音乐公司签约,3年内200场巡回音乐会的冠军成果来说,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还有许多上升空间。

 

  “黑白键产业”悄然催谷成熟

 

  “钢琴之城”的建设,促进了深圳民间资本进入钢琴文化行业的发展,“钢琴之城”的产业链也在十年间渐渐形成。以2007年成立的深圳乐器城为例,目前深圳乐器城入驻经营钢琴为主的各类琴行60余家,自2007年至2011年,深圳乐器城钢琴销售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1年的钢琴销售为2236台,销售收入一亿元左右,占据了全市钢琴销售市场份额的二分之一。

 

  深圳也有了“钢琴博物馆”,2007年11月开放,成为继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之后全国第二家、同时也是广东省首家专业性钢琴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已经接待国内外观众30余万人次,其中专业人士占70%;承办音乐会、讲座、少儿艺术比赛等各种艺术活动100多场次, 仅2011年就承办了钢琴音乐主题活动40余场、讲座10余场。目前,深圳钢琴博物馆成为深圳乃至国际音乐爱好者的聚集地,尤其是深圳青少年钢琴艺术发展进行钢琴文化展示、交流的一个重要基地。

 

  人们也许无法想象,“黑白键产业”在深圳的发展,还催生了一个职业“调琴师”的规模化发展。随着钢琴培训市场和钢琴销售业的扩大,钢琴调律师这一职业在深圳成为稀缺资源,于是在2010年9月5日,市文体旅游局和福田区文化艺术培训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了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钢琴调律师竞赛深圳赛区竞赛实操比赛,比赛共吸引了来自深圳、香港、惠州、厦门等地的53名调律师参赛,占全省参赛总人数的近20%,仅次于广州。参赛选手中有处于成长期的调律新人,也有持国家技师资格证书的资深调律师,这是深圳首次举办钢琴调律师大赛,也是对深圳“钢琴之城”建设的有力推动。

 

  那么,深圳要成为“钢琴之城”目前还缺什么?对比中外的“钢琴之岛”,如厦门鼓浪屿、日本的滨松市,深圳还需要的是:一个国际艺术节庆。大型的钢琴艺术节庆活动,正是普及大众钢琴艺术、普及钢琴文化最为有效的途径。这些钢琴节或艺术节通过举办各种各样国内国际性艺术活动,聚集了人气,形成了鲜明特点与浓郁的文化氛围。“我理解深圳提倡‘钢琴之城’的建设,并不是要每个老百姓都去弹钢琴,而是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市民们接受钢琴音乐的陶冶”,著名钢琴家李名强教授说。

 

  站在“钢琴之城”文化战略提出十周年的节点上,回顾深圳逐梦“钢琴之城”的十年历程,从人才培育、氛围营造、政策提供到产业打造,这十年的逐梦之旅是踏踏实实走过来的,诚如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其芳说言,“深圳这么多人在为钢琴之城做努力,都是为了年轻一代的成长在付出,不管这座城市的钢琴爱好者未来会否成为伟大的钢琴家,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已经有很好的文化教育相伴。”

 

 

相关阅读

【钢琴家】钢琴家大全

(新闻来源:环球钢琴网)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下载环球钢琴网APP

    iphone应用下载 Android应用下载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 专注钢琴新闻三十年~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