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Haydn, Franz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调性:c调
创建时间:2014-05-20
详情
《D大调第九十六号交响曲“奇迹”》Symphony No.96 in D Major "The Miracle" ,作于1771年,是“第一套伦敦交响曲”中最先完成者。关于此曲的标题,其实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误会。传说在这首交响曲首演的那场音乐会上,海顿亲自指挥。准备开演前,热情的伦敦观众为了争睹这位作曲大师的风采,纷纷从后面挤到前台来。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音乐厅天花板上的一盏吊灯突然掉了下来,幸好观众们都聚到了台前无一人受伤。海顿脱口而出:“奇迹!”由此这部交响曲便有了这样一个“雅号”。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这很可能是一则捏造的趣闻轶事,也有人根据一些史料查证后认为,这个吊灯坠落的意外其实发生在1795年《降B大调第102号交响曲》首演时,而非这部交响曲首演的音乐会上。英国评论界对于这首海顿登陆英伦后上演的第一部新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尤其是它简练、优美的管弦乐配器,让听众为之着迷。这首交响曲以自己活泼明亮、精致光彩的气质为伦敦这个充满雾气的城市带去了以前不曾有过的音乐氛围。全曲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D大调,奏鸣曲式。导入部为慢板,主部为快板。弦乐断奏伴奏下的第一小提琴表现的轻快的第一主题,由前后相称的八小节构成。经过部后的第二主题以弦乐齐奏断奏始,尽情运用半音阶,和声极精巧;发展部分成3部分,最初部分由低音提琴呈示第一主题,留下的最后动机形成进入第二部分前的经过部,然后结尾旋律的调性发展进入第二部分。第一主题再现后,经经过部进入第三部分,第二主题缩短前半部后予以再现。
第二乐章,G大调,行板,以中间插入小调部分的三段体构成。最初部分是A的小二段体,主题出现后接终结和弦,然后出现三连音型变形部分。再进入小调部分。亦突出三连音变化。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D大调,稍快的快板。小步舞曲分成两部分,中段也分成两部分,中段双簧管在弦乐伴奏下的表达是海顿最美的木管旋律。
第四乐章,终曲,D大调,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附发展部的三段型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仍是彼此反复的二段体,第二主题无明显特色,调性也不稳定。发展部在发展第一主题乐念后,马上接第二主题后半部乐念发展而成的切分音化下行旋律,两个主题分别再现,后半部转变成如前面发展部所示的初步音型,再以第一主题构成简洁的终结部。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