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钢琴网首页 > 钢琴视频 > 贝多芬《奏鸣曲》Op.7
  • 喜欢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下载环球钢琴网APP

    iphone应用下载 Android应用下载
贝多芬《奏鸣曲》Op.7
所属视频专栏:《沈文裕示范演奏贝多芬作品》| 沈文裕 上传于  2019年02月10日 | 嘉宾:沈文裕 | 1.8w次播放

详情

这首奏鸣曲准确的创作年代不甚清楚。由于出版的是1797年,所以它的完成、写作年代被推定自然也就在离此不久前的一段时期。
这首奏鸣曲构想之大,从内容上来看,是贝多芬在Op.2出版后趁他勇往直前之势,以更伟大的抱负、更加奋发的构思而创作的。1797年,贝多芬将此曲命名为《大奏鸣曲》,献给其年轻的女学生凯格勒维克斯伯爵的爱女芭贝拉(Anna Louise v.BarbaraKeglevics)。凯格勒维克斯是匈牙利出身的贵族,芭贝拉是1801年2月与奥得斯卡尔基候爵(1nnocenzod’Erbaodessalchi)结婚,1813年逝世。她是位才华卓越的女钢琴家,也是贝多芬当时学生中才能特别优秀的一位。除了这首乐曲外,贝多芬也献给她第一号钢琴协奏曲(1801年出版)和F大调变奏曲(Op.34 1803年出版)。根据车尔尼的见证:这首无比温暖而又充满热情的作品出版问世后,得到“爱情”的称号(die"Verliebte"),而此称号乃是贝多芬亲自题上的。据车尔尼的说法:贝多芬曾告诉他,这是想念着这位“长得并不太漂亮”的伯爵干金时,在狂热的气氛中写作出来的奏鸣曲。然而,有人认为此曲的各乐章分别标出“充满感情地”或“温雅地”等表情记号,也充分暗示出贝多芬与芭贝拉之间曾发生过恋情。
这首奏鸣曲在构造上比Op.2的三首乐曲要大得多,极具英雄性力感。它的音乐写法具有管弦乐性质,第一、二乐章的英雄性表现最为鲜明,第四乐章最“钢琴化”。由于音乐构思新颖和表现手法的独特,时常在人们的心中唤起了渴望幸福、追求理想的欲望。这首奏鸣曲产生于贝多芬一生中明快、欢乐的时期。兰兹认为这首作品“与前三首奏鸣曲已相距千里。狮子震动着、禁锢着他的冷酷
学派的木笼子!”兰兹的说法有些夸张,但无疑可说明贝多芬已向他独特的个性跨出了一大步。车尔尼也曾说过:“人们将新版的Op.57的《f小调钢琴奏鸣曲》命名为《热情》,看来过于夸张,倒不如把这个名称给予Op.7《bE大调钢琴奏鸣曲》最为合适”。由于这是第一首使用“大奏鸣曲”为名,而且是单独出版的作品,足见贝多芬对它是充满信心的。
此奏鸣曲的表现力是具有魔力的,手法也越发锐利,从内心直接冲出的东西,力图冲到自由自在的形式中去。贝多芬详细地指出了各乐章的曲思,同时也显示出他逐渐运用浪漫风格的手法。第一乐章具有英雄性的性格。第二乐章也有庄严的民众感情形象。第三乐章有深刻的悲哀,也有热血的沸腾。最后乐章有优雅、谦恭的语言,神秘莫测、创作上极其激动,很有生活的自发力。
总之,这首奏鸣曲的统一感十分确实,虽然还缺乏对生命中恶魔似深渊的预感,可是自始至终却充满了幸福与希望,这是流露出蓬勃朝气与洋溢着年轻人快乐心境的作品。(文字内容来源百度)
展开

评论 0条评论

0/300